第七章 注意的生理基础(非重点)
识记:
一、注意的特征:
1、选择性:人在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仪式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2、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二、注意而产生的方式:朝向反射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引起朝向反射的刺激无必须具有新异性,即对机体来说是“不寻常”的,不此时可观察到机体中止政府进行的活动,甚至整个身体专项刺激来源方向,全身肌肉紧张。
所谓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在新异刺激引起的朝向反射中,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下列变化: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脑功能变化、运动功能变化。
朝向反射具有不固定性,随着新异刺激的多次重复,朝向反射不再出现,即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反函其他不同性质的新异刺激,可再次引起朝向反射。
朝向反射带有无条件反射的性质,当环境中有新异刺激物时,机体不由自主地去注意它,这就是朝向反射初期的具体表现。在这种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了条件性的朝向反射,这种条件性的朝向反射主要受人们的需要、冬季或活动目的所支配。
三、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正诱导:皮层的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
负诱导:皮层的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及区域或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抑制过程。
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服从于优势原则:当机体把某种事物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时,该事物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皮层其他区域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对其他区域的抑制作用越强,这时注意力越集中。其他事物,有的透射到优势兴奋中心的边缘,即注意的边缘;多数透射到优势兴奋中心外,即注意范围之外。因此当人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在某一对象时,对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四、特异投射系统:特各种感觉神经冲动分别沿着各自专用的传道途径传入大脑皮层,如视觉: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吃及视皮层;听觉:耳蜗—内侧膝状体—吃及听皮层。
非特异投射系统:各种模式的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受器,转变为神经冲动后沿特异感觉通路向高级中枢传递,同时还发出侧支将神经信息传至网状非特意系统,由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水平发生弥散性调节作用。各种模式的神经信息到达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后,都失去了它的特异性,对脑的各级中枢都发生着非特异性调节作用。
领会:
一、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性、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因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原因),如刺激无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不断运动、变化和突然变化、突然停止);与个人本身的状态有关(主观原因)
2、随意注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个体发展中伴随言语产生的,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注意形式,中特点决定了脑的国际部委的随意注意的神经机制中的重要性。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个人得兴趣,坚强以致、稳定的情绪等。
二、与注意有关的脑结构:丘脑网状核对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状态的调节
丘脑接受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投射,对于大脑皮层不发达的动物,丘脑是感觉的最高中枢。对于大脑皮层发达的动物,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最重要的中继站。丘脑感觉接替核是特异性核,接受嗅觉以外的其他感觉投射纤维,换神经元后再投射大脑感觉皮层,形成特异性感觉(如视觉、听觉)。
电生理学实验证明:1、丘脑网状核对感觉接替具有抑制性作用;2、额叶—丘脑系统对丘脑网状核具有兴奋性作用;3、中脑王准结构对丘脑网状核起抑制作用。
三、注意缺陷障碍的一般概述
儿童的智力正常,但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外显行为过渡、情绪冲动等一组症候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发展性障碍,主要特征是发展性的、不恰当的不专注、多动冲动。多出现于同年早期阶段,是慢性的、长期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神经生理、感官、语言、动作障碍,智能障碍或是严重的情绪困扰造成的。
巴克雷将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的外显行为:不专注、行为抑制困难或冲动、多动、适应行为习得缺陷、成就表现不稳定。
四、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可能病因
1、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多基因的遗传方式有关,但目前对其遗传方式还不清楚
2、另一发病原因可以归纳到患儿大脑发育迟缓方面
3、多种生理因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影响到儿童机体的发育,使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况发展
1、无论是特异投射系统还是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都受丘脑控制,进而调节注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