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涯发展与辅导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特质因素理论:是由帕森斯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即将个人的能力、成就、兴趣、价值观与职业条件和要求进行匹配,从而满足个人的需要。
2工作适应理论:是由戴维斯等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工作适应。当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又能够满足工作上的要求,个人与环境就达到了匹配即工作适应。
3人格类型理论:是霍兰德提出的特质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他认为职业选择就是人格的表达,个人的兴趣类型就是人格类型。职业满意度、稳定性和成就动机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与其工作环境二者之间的适配性。
4.生涯发展理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事件,认为可以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配合,每个阶段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需要。为此,把生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4~13岁),探索阶段(14~24岁)、建立阶段(25~44岁)、保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这就是生命全程,代表不同生活阶段中生涯发展的历程。而生活空间则表示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强调角色互动,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问题不仅仅是工作角色问题,还可能与其他角色有关,应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匹配。
5限制-妥协理论:是戈特福瑞德森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自我概念是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认为,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在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实际是在不断地限定范围,拒绝不能接受的选择,放弃喜欢的选择,以调整抱负适应现实。
6社会学习理论:是克朗伯兹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学习经验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影响职业道路的因素有:遗传天赋与特殊能力、环境条件与事件、学习经验、任务取向技能。该理论假定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模式,这些学习经验导致最终的职业选择路径。
7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学者们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在职业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信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强调元认知的作用,强调通过学习获得问题解决能力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二、简答
1. 简述特质取向的生涯理论、代表及其在辅导中的应用?11页
特质取向的生涯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该理论基本上是静态的,不考虑发展的问题。强调人是存在差异的,人的差异是可以测量的,人的差异是与职业有关的。
代表有: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戴维斯和罗圭斯特的工作适应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特质取向的理论都非常强调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个人特质,其次是环境知识,最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匹配。因此将特质取向的理论用于生涯咨询,主要可从3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自我了解。在咨询中,可以使用标准化测量工具来协助来访者进行自我了解,如兴趣、能力倾向、人格特征、价值观等。
第二是了解职业环境知识。如工作要求、工作环境满足个体需要的潜在强化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
第三人-职匹配。在咨询中不是帮助来访者简单地选择一个职业,而是在对自我了解和对环境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那些与个体特质比较对应的职业。
2. 简述帕森斯的职业指导三部曲?对当前生涯辅导有何启示?11页
帕森斯认为,作出职业选择的第一步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了解,包括态度、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奋斗目标等。第二步是要获得职业成功所需条件和要求的知识、优势与不足、报酬、机会和不同类型职业的发展前景。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决策。
特质因素理论的着眼点是将个人的能力、成就、兴趣、价值观与职业条件和要求进行匹配,从而满足个人的需要,同时,个人工作表现也能令人满意。该理论对当前生涯辅导的启示是:首先要对来访者的特质进行评估,获得有关来访者的信息,同时,也要获得工作、职业领域的信息,然后,咨询员和来访者一起讨论,对两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找出适合来访者的工作。
3.工作适应理论的主张是什么?如何应用该理论进行生涯指导?12页
工作适应理论是由戴维斯等人研究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工作适应。工作适应理论假设:作为生物体的人有很多需要要满足,人有能力使其满足需要。运用这种能力,人们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部分了满足了环境的要求。而工作机构则对工作者有一定的要求。工作者在施展才能的过程中,满足了工作环境的某些要求,即令工作机构满意。当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个体有能够满足工作上的要求,这时个人与环境就达到了匹配即工作适应。
工作适应理论的基本宗旨是:人与环境试图获得和保持彼此的一致。应用此理论进行生涯指导,首先要考察来访者需要满足的个人需求是什么,因此要对个体的个性特征、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评估。其次,要了解和评估工作环境的要求和条件。此外,工作者的灵活性、坚持性也是工作适应行为的表现。
4. 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及其在生涯发展中的应用?13页
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表达;个人的兴趣类型就是人格类型;职业的刻板印象具有可靠的、重要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同一种类型职业群体中的成员有类似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史。因此,职业满意度、稳定性和成就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与其工作环境二者之间的适配性。
霍兰德提出,对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依据内部一致性、分化性、适配性三个重要特征,并且提出其重要性的相对顺序是:人与环境作用的适配性最重要,人或环境的分化性其次,人或环境的一致性最次。因此,适配性的高低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成就。
5.简述发展取向理论、代表、在生涯辅导中的应用?17-22页
发展取向的生涯理论是强调过程的理论。发展取向的理论把职业选择看成是一个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一系列抉择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不是单一的静态决定。
代表:金斯伯格的发展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戈特福瑞德森的限制-妥协理论。
应用:发展取向理论,强调过程,个体的生涯发展不仅仅包括选择职业和适应工作角色,也包括了其他生活角色与工作角色的互动。特别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角色的任务不同,因此在咨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活角色以及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相互作用。而且,生涯决策与其他生活决策有关,整个生命全程都需要作生涯决策,因此辅导要提供给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以发展取向理论进行辅导通常要做以下工作:首先聚焦于来访者的忧虑,并对来访者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考虑和评估来访者工作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以及工作角色的重要性;第三步是确定来访者的生涯忧虑,找出作出选择和执行选择的资源,用质性评估来评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主题;最后,把评估和访谈数据整合,并与来访者的职业忧虑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规划。
6简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18页-20页
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事件,他提出了生涯发展阶段论,即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的理论。认为可以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配合,每个阶段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需要。为此,把生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4~13岁),探索阶段(14~24岁)、建立阶段(25~44岁)、保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这就是生命全程,代表不同生活阶段中生涯发展的历程。
而生活空间则表示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中扮演的角色。舒伯强调角色互动,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问题不仅仅是工作角色问题,还可能与其他角色有关,所以,生涯辅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生活设计辅导。
7.简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8页-19页
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事件,他提出了生涯发展阶段论。认为可以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配合,提出每个阶段有特定的发展任务。为此,把生涯分为5个阶段:
成长阶段(4~13岁),主要任务:关心未来;增加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在学校和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胜任工作的习惯和态度。
探索阶段(14~24岁),发展任务是结晶化、特定化和实施主要选择。
建立阶段(25~44岁),发展任务包括工作的稳定、巩固和提升。
保持阶段(45~65岁),发展任务包括保持、继续和创新。
衰退阶段(65岁以上)。主要任务是减轻工作负担、退休安排和开始退休生活。

8.简述社会学习取向的生涯理论、代表、在职业辅导中的应用?24-26页
社会学习取向的生涯理论,强调学习经验和自我效能感,提出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代表: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应用: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低自我效能常常会导致个体的选择目标和选择行动受阻。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支持和减少障碍时生涯咨询中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另外,在咨询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无偏差的职业信息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那些非传统的领域中,因为准确的职业信息能够让来访者建立比较现实的职业目标和采取相应的行动。另外,非常强调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提供支持,帮助来访者克服障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9. 克朗伯兹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影响职业道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3-24页
克朗伯兹认为影响职业发展因素有4类:遗传天赋与特殊能力、环境条件与事件、学习经验、任务取向技能。
遗传和特殊能力是先天的,不可选择的;环境条件和事件是后天的,不可控的;学习经验是后天的、可选择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历史经验,是最终的职业选择路径;任务取向技能是前三者交互作用导致的,包括价值观、工作标准、习惯、认知过程、情绪心态等。
10、学习经验对生涯发展的影响?23-24页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经验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模式,这些学习经验导致最终的职业选择路径。学习经验分工具性学习即直接学习经验和关联性学习两种。人们对职业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大部分都是关联性学习的产物。所以,关联性学习,影响到个人对某些职业的选择。
11. 简述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期望对职业兴趣的影响?25页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假设: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高度动态的,其结果是人既受环境影响但同时也影响环境。与生涯有关的行为除了受遗传特征影响外,还受人的行为、自我效能、对结果的期望、目标这4个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和对结果的期望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兴趣的发展,人们对那些他们认为可以做得好的、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结果的事情越来越有兴趣。这些因素——兴趣、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又将会预测目标,目标会导致选择和实施相应的活动。
12.简述信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的层次及其内容?27页
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包括了作出生涯选择决策所需要涉及大的各种成分。
金字塔底部是知识领域,包括了解自我和了解自己的选择机会即职业知识。
金字塔的第二层次水平是决策技能领域,是进行生涯决策的5个步骤,即认知信息加工的CASVE循环。
金字塔的第三层次是执行加工领域,也称为元认知。元认知负责对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13.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关于生涯决策过程的CASVE循环有哪些?28页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决策过程包括了下列环节:
沟通:意识大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也就是问题存在
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和问题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综合:加工分析阶段的各种信息,从而消除产生差距的行动方案。
评估:评估每一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影响,按照一定的价值体系,考察队减少差异的可能性,然后排出优先次序。
执行,通过目的-方法分析,形成实施第一选择的计划和策略。
14.各种职业辅导理论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9-30
(1)了解自己是所有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主题。如特质取向理论,强调个人特质的重要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强调自我概念,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自我类推、自我效能的概念,认知信息加工强调自我知识即元认知的重要性,因此,各种理论都强调对自我的了解,自我概念是生涯发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2)环境因素。霍兰德承认家庭环境的影响,克朗伯兹特别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把环境因素看成是影响个体兴趣发展的重要变量,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把环境知识与自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霍兰德的适配性、戴维斯和罗佳斯特的一致性、舒伯的自我概念的实现,其着眼点都是个体与职业的最后搭配。社会学习理论对个体及环境变量的发展过程及其关系进行了更全面的描述。
二、单项选择
1.特质-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帕森斯 B舒伯 C霍兰德 D金斯博格
2.人格类型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帕森斯 B舒伯 C霍兰德 D金斯博格
3.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 D P17 )
A帕森斯 B舒伯 C霍兰德 D金斯博格
4.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是( A )
A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B舒伯的生涯理论 C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D金斯博格的发展理论
5.特质取向的职业指导理论强调( A )
A人的差异 B过程 C自我的概念 D学习经验
6.发展取向的职业指导理论强调( B )
A人的差异 B过程 C自我的概念 D学习经验
7.社会学习取向的生涯理论强调( D )
A人的差异 B过程 C自我的概念 D学习经验
8.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 C )
A人的差异 B过程 C元认知 D学习经验
三、多选
1.特质取向的生涯理论,具体有( ABC )
A特质-因素理论 B工作适应理论 C人格类型理论 D生涯发展理论 E 限制-妥协理论
2.霍兰德提出的判断类型之间的关系及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之间的关系有( BCD )
A工作适应 B内部一致性 C分化性 D适配性 E 妥协性
3.特质取向理论在职业辅导中的应用,应着手于( A、B、C、 )
A自我了解 B了解职业环境 C人-职匹配 D职业成熟 E 自我效能感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有( A、B、C、E )
A遗传天赋 B环境条件 C学习经验 D自我效能 E 任务取向技能
5.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生涯决策过程的环节有( A、B、C、D、E )
A沟通 B分析 C综合 D评估 E 执行
6.比较各种职业辅导理论,其共同的主题有( A、B、C、 )
A了解自己 B环境因素 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元认知 E遗传天赋、
五、论述
1论述特质取向理论在辅导中的应用?
- 特质取向理论强调人是存在差异的,人的差异是可以测量的,人的差异与职业有关。
- 该理论具体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戴维斯的工作适应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 特质取向理论都非常强调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个人特质,其次是环境知识,最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匹配。
- 特质取向理论在职业辅导中的应用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知识、人职匹配
2.论述发展取向理论及其在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 发展取向的理论强调过程,把职业选择看成是一个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一系列抉择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不是单一的静态决定。
- 发展取向理论的代表有:金斯博格的发展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戈特福瑞德森的限制-妥协理论。
- 发展理论指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角色的任务不同,因此在咨询过程中要成分考虑生活角色以及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相互作用,而且,要提供给每个年龄阶段的人。
- 以发展取向理论进行辅导时要做的工作:收集来访者的信息;评估来访者的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关系;确定来访者的生涯忧虑,评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主题;信息整合,做出规划。
3.论述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 克朗伯兹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用于职业生涯领域,强调学习经验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 该理论认为,影响职业道路的因素有:遗传天赋与特殊能力、环境条件与事件、学习经验、任务取向技能。该理论假定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模式,这些学习经验导致最终的职业选择路径。
- 能力、兴趣、信念、价值观和人格是社会学习理论在生涯辅导中比较重视的几个概念。该理论认为,能力、兴趣等都是后天可习得的、可发展的,因此,生涯辅导中,重要的是要帮助来访者识别他们未来要发展的兴趣领域、发掘那些未发展的能力和兴趣。同样,信念、价值观、人格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辅导中,要运用有关的信念测验来帮助来访者识别那些需要改变的信念,肯定那些可能促进生涯发展的信念。
- 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在生涯辅导中要帮助来访者做好下列准备:扩展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面对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准备变换环境;建立自信,采取行动;处理不同的与职业有关的问题。
- 社会学习理论看到了影响生涯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强调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建议个人的生涯发展需要有机会广泛地获取各种学习经验。该理论更强调动态过程,更注意特质的发展,因此,对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更实用。